性别: 男
职称/职务: 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科室:泌尿男科
华中科技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华科生殖专科医院院长(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生殖医学中心/武汉同济生殖医学专科医院)、国家生育调节药物研究机构主任、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健康服务适宜技术分会生殖医学专家组首席专家、湖北省生育力保存中心主任、人类干细胞制备与应用及资源保藏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农工党湖北省委第七届副主委、湖北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中华医学会第八届计划生育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生殖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生殖健康学会理事长、湖北省性学会名誉理事长、湖北省医学会计划生育学会名誉主任委员。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担任国家基金委医科部二审专家,曾任科技部和国家卫计委等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的专家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十五攻关课题、十一五、十二五支撑项目,十三五支撑计划课题。主持和参与世界卫生组织多中心课题、欧盟项目、国家863项目。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0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主编原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等十几部大型专著,曾获中华医学科技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武汉市科技进步奖、中国图书奖等多项奖项。是《中华男科学杂志》顾问、《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副主编、《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顾问、《生殖医学杂志》编委、《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社》常务编委、《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编委,1999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3年、2006年两次分别获得国家计生委授予的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
学术经历:
曾作为访问学者赴耶鲁大学精子生理实验室和牛津大学生理学系做访问研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100余篇。
研究方向:
生殖医学(生殖遗传、生殖生物、生殖流行病学),计划生育医学,生殖男科学及男性不育症的诊断与治疗。
近5年主持纵向项目:
1.国家十五攻关项目: 避孕新途径的探索-uPA多途径影响生育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编号:2004BA720A33-01;
2.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项目: 短效避孕新技术应用研究 编号:2006BAI15b04;
3.国家十二五支撑计划项目: 更年期生殖健康状况评估及关键技术研究 编号:2012BAI32B03;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05):新“活性物质”attractin在精子发生中的作用及机理研究;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07):靶向可控RNA阻断uPA基因表达对雄性大鼠抗生育的实验研究;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3):睾丸源性miR-29c对精子DNA损伤调控的研究;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6):男性生殖健康发展态势与前言研究;
8.湖北省科技厅项目:湖北省避孕节育优质服务工程;
9.国家计生委项目:中国知情选择示范与推广项目;
10.湖北省计生委课题:白新滴三联快速诊断试剂的研制;
11.湖北省计生委课题:弱精子症动物模型的研究。
主要获奖(排名第一)项目:
1.主编《人类精子学》获2003年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三等奖,2005年中国图书奖;
2.《人精浆和精子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及其受体与精子活力的研究》获湖北省科技成果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3.《巨细胞病毒感染对雄性生殖功能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获武汉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
4.《米非司酮用于紧急避孕黄体期避孕及催经的研究》 获中华医学科技1等奖(子课题负责人)。
代表著作:
主编原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临床生殖医学》、主编《生殖疾病学》(十一五重点资助图书)、主编《人类精子学》大型专著(该书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主编《生殖健康与避孕节育》(全国高等学校教材)、《避孕节育优质服务知情选择一问一答》、主编《男性不育的诊断与治疗》、《临床生殖医学》,《性功能障碍学》(第2主编),主持编撰《无精子症》、《少精子症》、《弱精子症》、《畸形精子症》中国专家共识,副主编《男科诊断学》,参编《生命、健康、长寿、十万个为什么》、《性与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技术与咨询手册》、《男性不育》、《男科学》等多部著作。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黄勋彬